最新文章
報名通道
冬至簡介
今天就是二十四節氣的冬至,特為關注重慶學校的新老朋友們,送來養生習俗攻略,祝大家健康快樂,如意平安!
古人認為,自冬至起,白晝一天比一天長,陽氣開始回升,冬至代表一個循環的開始。從這天起,黑夜漸短,白晝漸長,冬至開啟了一年中較冷時節的序幕,此時,氣候寒冷,陰氣極盛,陽氣潛藏,大地寒峭,草木枯槁,蟄蟲潛伏。人體陽氣亦隨之內收,體內新陳代謝機能也處于相對緩慢的狀態。人們應當開始做好藏陽保精的準備。
如何做到藏陽氣、保精氣呢?重慶六合學校的中醫專家給出四字建議:躲、養、補、防。
冬至習俗
民間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說法,人們把冬至看得與過年同等重要,冬至習俗傳承已近3000年,是中華民族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賀冬至
古人認為,“冬至”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,是上天賜予福氣,這一天是個吉祥的日子,預示否極泰來,值得慶賀。冬至那天人們慶賀祝福的活動,包括弟子對師長的祝賀、幼者對尊長的祝賀。
數九
冬至一到開始數“九”。冬至是一九頭,每9天數一九,81天后,天氣才開始轉暖。
祭天祭祖
不少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,有的地方祭祀天神、土地神、叩拜神靈,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,家和萬事興。
北吃餃子 南吃湯圓
“冬至餃子夏至面”,過去人家過冬至,飲食習俗多為吃餃子。每逢冬至,不論貧富,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。在江南,冬至盛行吃湯圓,又叫“冬至團”。“冬至團”可以用來祭祖,也可用于互贈親朋。
冬至養生
說完冬至的習俗,下面就來聊聊冬至養生四字指南。
冬至養生指南:躲
冬至正是“陰陽大變身”的時候,也是人體抵抗力較差的時候,人極容易受寒,也容易生病,所以,冬至前后養生的核心就是“躲”。躲什么呢?躲寒、躲冷,特別是中老年人,應該注意保暖,這個時候老年人發病率會猛增,心血管患者容易加重病情,需要特別提高警惕。
所以,提醒大家冬至養生一定要注意頭部、腳部、頸部的保暖,避免寒風、冷水、生冷飲食。
冬至養生指南:養
冬至養生需注意的是盡量減少陽氣的消耗,保養精氣,養精蓄銳,有助于防治疾病。所以,冬至養生以靜為主,切記過于運動出汗,應靜神少慮保持樂觀精神,不為瑣事勞神,宜多曬太陽、泡腳,午飯后適當休息養神。
冬至養生指南:補
此時也是進補的好時機,飲食調養以滋陰潛陽的食物為佳,生冷少食,燥熱不宜。天寒地凍,推薦選擇溫補類食物,吃飯宜少緩,少量多餐,以保證營養又不傷脾胃。
平補類:如蓮子、芡實、苡仁、赤豆、大棗、燕窩、銀耳、豬肝等,這些食物既無偏寒、偏溫的特性,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。
溫補類:如雞,羊肉,鯽魚等,可配枸杞、馬蹄、甘蔗等同煮,具有一定的養陰功效。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,容易上火。
滋補類:木耳、黑棗、芝麻、黑豆、豬脊等,具有滋陰益腎、填精補髓的功效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冬天很多朋友都會進補,但冬至進補也有講究,不能盲目進補,否則得不償失。
1.忌虛實不分
中醫的治療原則是“虛者補之”。虛則補,不虛則正常飲食就可以了,同時應當分清補品的性能和適用范圍,是否適合自己。進補主要作用是“補虛益損”,而虛又分氣虛、血虛、陰虛和陽虛四種,各有各不同的補法。
2.忌無病進補
無病進補,既增加開支,又會傷害身體,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,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,另外,補藥也不能多多益善,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。
冬至養生指南:防
冬至前后氣溫驟降,是流感、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。
1.防流感
流感病毒擁有驚人的傳染力,直接吸入空氣中的病毒,或經手將病毒帶入呼吸道都會引發流感。因此,預防流感首先要切斷流感病毒的傳播,如及時發現和隔離流感患者,少去人群密集的場所等;其次,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加強體育鍛煉、注意休息、補充維生素C等;另外,有條件的要預先接種流感疫苗;平時可以服用一些有效的流感預防藥物。
2.防心腦血管疾病
寒冷刺激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一個重要原因。所以,注意保暖、按時服藥、加強檢查、注意飲食、加強鍛煉、保持樂觀情緒等對于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也很重要。
需要注意的是,心腦血管患者天冷時不要去晨練,因為冷空氣的刺激會誘發心絞痛發作,較好在上午10時以后再出去鍛煉。鍛煉中不要選擇跑步、跳繩、打球等激烈運動項目。
其次,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感冒,人多的地方要少去,減少被傳染的概率。
3.防高血壓
高血壓患者不可根據一兩次自測的血壓結果,隨便換藥或改變用藥劑量,應定期復診,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降壓藥物的調整。
4.防突發情況
較后,有慢性病的老人外出時要隨身攜帶急救藥物,當出現呼吸困難、肢體麻木等癥狀時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或撥打120,以免錯過較佳治療時間。
冬至養生穴位——涌泉穴
《黃帝內經》中說:“腎出于涌泉,涌泉者足心也。” 意思是說: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,來源于足下,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。涌泉穴別名:地沖穴,地氣從此穴上沖而名也。
點穴時用大拇指,其他四指助力,點中穴位后,輕輕按揉,到微熱為佳。按此穴可感地氣從足而生,向上氣沖和潤全身,按涌泉穴就如同打開了氣的出口開關。
涌泉穴位置:在人體足底穴位,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、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,為全身俞穴的較下部,乃是腎經首穴。
收好這份冬至習俗和養生指南,重慶六合針灸推拿學校的小編祝大家健健康康迎接新年!
渝ICP備11003565號 渝公網安備 50010302000511號 網站地圖 | RSS | 百度地圖 (部分文章素材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)